skip to main content

矿用电子围栏热像仪使用注意事项

矿用电子围栏热像仪是矿井安防与设备监测的关键设备,融合了电子围栏的区域防护功能与热像仪的温度监测能力,在复杂的井下环境中,其正确使用与维护直接关系到监测精度和设备寿命。以下从环境适配、操作规范、安全防护等方面梳理核心注意事项。

微信图片_20240522150207.jpg

环境适应性管控是使用的首要前提。矿井下存在高湿度、高粉尘及可能的腐蚀性气体,设备需严格符合煤矿安全标准(如 Ex dⅠ Mb 防爆等级),使用前需确认设备防爆标识与井下危险区域等级匹配,严禁在超出适配范围的环境中运行。湿度超过 95% 时,需开启设备内置的除湿功能,避免镜头起雾影响热成像效果;粉尘浓度较高的采掘面,应每周用压缩空气吹扫镜头和传感器表面,防止粉尘附着导致测温偏差。同时,设备工作温度需控制在 - 20℃至 50℃之间,极端温度环境下应采取保温或降温措施,避免电路元件因温度骤变受损。

操作流程的规范性直接影响监测数据的可靠性。开机前需检查设备与电子围栏系统的联动状态,确保热像仪触发区域与围栏报警范围精准重合,避免出现监测盲区或误报。测温模式选择需根据监测目标调整:监测电缆接头等小目标时,应切换至特写模式并缩小测温区域,提高局部温度测量精度;监测大面积设备区域时,采用广角模式并设置多级温度阈值(如正常温度、预警温度、报警温度),确保异常温升被及时捕捉。操作过程中避免剧烈震动,移动设备时需关闭镜头保护盖,防止传感器因冲击出现像素坏点。

安全防护措施贯穿使用全周期。设备安装位置需远离高压电缆和强电磁干扰源,避免电磁信号干扰导致热像图出现杂波。接线时必须断电操作,电缆接头采用防爆密封件处理,多余线缆需固定收纳,防止被矿车或人员拉扯造成线路破损。日常巡检中需检查设备外壳的隔爆面,若发现划痕或变形应立即停用,送修处理,严禁在防爆结构受损的情况下继续使用。此外,设备需与矿井应急系统联动,当监测到高温点或围栏闯入信号时,应能同步触发声光报警并上传数据至监控中心。

定期校准与维护是保障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。每季度需使用黑体炉对热像仪进行测温校准,确保 ±2℃的精度误差范围内;电子围栏的触发灵敏度应每月测试一次,通过模拟闯入信号验证热像仪是否在 10 秒内完成目标捕捉与报警。清洁镜头时需使用专用镜头纸蘸取无水酒精,沿顺时针方向轻轻擦拭,禁止使用有机溶剂或坚硬物体接触镜片。电池续航管理方面,井下使用时需采用本安型电池,每次充电前检查电池外观有无鼓包,充电时间不超过 8 小时,避免过充引发安全隐患。

数据管理与应急处理需形成闭环。热像仪存储的温度数据和报警记录应每日导出备份,通过数据分析识别设备温度变化趋势,提前预判故障风险。当设备出现黑屏、数据传输中断等故障时,严禁在井下擅自拆解,应标记故障状态后移至地面安全区域检修。若遇瓦斯超限等紧急情况,需优先关闭设备电源,将其转移至防爆硐室,待险情排除后再进行功能检测。

矿用电子围栏热像仪的使用需兼顾技术性能与井下安全规范,通过环境适配、规范操作、定期维护的有机结合,既能充分发挥其在区域安防和设备监测中的双重作用,又能最大限度降低设备故障风险,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。



Top